为什么中国一有创新,就被说套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文 | 脑极体
今天来说点有意思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2021年的鸿蒙系统,还是2023年的文心一言。每次中国科技有比较重大,具有独创性,且能吸引舆论关注的创新之后,似乎注定会出现一种言论:这东西啊,套壳。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边这位朋友说了,这还需要什么原因吗?我在网上随便发我吃了顿饭。一个说太贵,一个说太便宜,一个说营养太过三高警告,一个说这么吃没营养早晚得病。杠精不是网络常态吗?有什么可讨论的?
这可不一定。如此整齐划一的套壳论,其实是可堪玩味的。尤其是每次刚出炉的套壳论,总是似乎有理有据,有板有眼。虽然很快会随着用户认识深入,正面反馈增多,套壳论渐渐散去。但它给企业、科研人员造成的麻烦却真实存在,往往演变成回应了显得无聊,不回应被说心虚的尴尬情况。还总有一小部分人,时隔多年依旧抓着套壳论不放,无论被证伪多少次依旧拿它当真理。
因此,套壳论的背后原因是值得稍微掰扯一下的。这其实是个标准的心态史问题,所谓心态史,是20世纪早期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奠基之作是吕西安·费弗尔所著的《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其中用心态这一概念,探讨了无神论、科学演进等重要话题。
遇事先说套壳,且每每抛出套壳论就能获得拥趸,关键也在于一部分人天然就有能接受这种说法的心态。那我们也不妨从心态史视角,来试着聊聊这个话题。
按惯例发表个防杠宣言。首先我们没必要用阴谋论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友商倾轧,境外煽动之类的,把问题无限归因到阴谋论,是一种特别简单粗暴且无聊的做法。理性沟通,从摒弃阴谋论开始。
其次,我并不是说套壳完全不存在。事实上,能看到很多企业就是利用信息差赚套壳的钱,甚至毫不避讳这一点。咱们仅仅聊的是将自主科技动辄按上套壳大帽子的这种行为。
好,防杠结束。让我们看看都是谁在努力发表套壳论。
假行家
单口大王刘宝瑞先生,有一段《假行家》,说的是贾行家和满不懂两位合伙开店的故事。贾行家各种忽悠满大爷,最后差点把他们爷俩给卖了。
套壳论的传播过程中,大体也是这么一种组合。往往最开始是一位科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知乎、贴吧等平台上发表一番看法,有理论,有代码,有行业内幕地指出某项技术其实是套壳,再加上云山雾罩几句,说点什么利益相关,不能点透,懂的都懂,然后就被很多网友奉为圭臬。一旦跟人吵起来,就搬出这个链接,表示“是不是套壳,建议先去了解XXX”或“你说不是套壳,那这个怎么解释?”
这里就有个问题:最开始发表意见的资深人士,真的就权威吗?
这边这位朋友又说了,人家在这个领域干了十几年,还能不权威吗?其实还真不一定。
我们采访过非常多科技从业者,对这个行业有两件事深有感触:一个是行业变化快,另一个是分工非常精细。
一位软件工程师,他很可能就用一种语言,或者就做一种程序,很多年都不会变。有一些从业者会看趋势,看变化,但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非常保守,对变化非常敏感,甚至有某种危机感。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西部某城市,曾经有领导调查汽车礼让行人的情况。一位出租车司机说:“车怎么可能让人呢?我开了多少年车从来没听说过车让人。”结果一纸政令下来,不礼让行人扣分罚款,几十年老司机马上改了习惯。
我们自己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我们采访过某位法学教授,对AI与法律结合怎么看?他斩钉截铁地说:“AI不可能跟法律结合,这东西没什么用。”结果呢,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
同样的道理,一位做了很多年Java,一直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工程师,很可能既不了解鸿蒙特性,也根本不愿意了解什么是鸿蒙特性。他不光看鸿蒙是套壳,他看所有新出现的操作系统都一定是套壳。
另一方面,所谓业内人士,也可能其实并不那么“业内”。数字化技术的分工特别细,很多工作难度很大。比如培养一位数据库工程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他很难有精力去了解钻研数据库之外的其他软件,更遑论硬件、AI算法、安全这些问题。
于是,对新技术大加评论的所谓业内人士,可能技术理解和工作范畴都不在他所评论的这块,只是评论这个有人看,能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且大部分人是难以判断他的专长范围到底是什么。
这就像在一所学校里,问体育老师语文组下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老师和学生肯定都懵了。但在套壳与否这件事上,我们却经常陷入一种类似的思维误区。
内行固然重要,但也要警惕内行滤镜带来的误读、误判。
满不懂
有贾行家,就要有满不懂,二者是导游与跟团游客的关系,缺一不可。其实单口相声里已经告诉我们,满不懂满大爷不是彻底的不懂,而是不懂非要装懂,不懂还要去做一些懂行才能做的事,于是就被贾行家迷惑了。
容易被套壳说迷惑的朋友,其实也有这个问题:完全不关心科技,肯定根本不管什么是套壳。而真正懂数字化,懂软件产业运行逻辑的,肯定不会陷入如此无聊的说法里。那么中间剩下谁了呢?剩下的就是对科技有一点了解,但这些了解更多是从手机、电脑中来,于是很容易把水货、翻新等概念,硬性对齐到了基础软件当中。
这背后起作用的心态,往往是我们在面对科技创新、科技公司时会有一种“仇强心理”。大家喜欢看到高大上的东西其实不堪一击,喜欢看到大力宣传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这种“拆穿”心态可以非常直接且廉价地带来快感,其运行心理,与贬低奢侈品消费,拆穿消费主义陷阱是有点类似的。
但问题是,科技产品尤其是基础软件并非奢侈品,不具备消费力带来的用户区隔,它很快就可以被更多用户检测,迎来更权威的认证。这时套壳论的污蔑就会不攻自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套壳说都会自己烟消云散。
当然了,仇强心态各个领域都有,没什么新奇的。但在科技领域,这种心态往往建立在一个认知盲区上,那就是对开源逻辑与开源价值的不了解。
确实,开源这个东西是有迷惑性的。把自己做的东西免费给别人用,这事情天然就反直觉。软件开源也确实不是天生如此,而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软件业就发现如果每个公司都重新做一套软件,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完蛋,因为随着软件越来越多,系统架构愈发复杂,重新做一套软件的成本将不断加大,为了应对这场全人类的软件危机,才形成了基础软件开源,即后来者在此前开源软件基础上再创新,再开源的运行方案。这个方案避免了无数次的重新造轮子,也让每个人、每个企业都用得起软件。
其实这个逻辑也好理解,如果让每个家庭都自己去发明一次电灯,那全世界估计到现在都是漆黑一团。但当中国软件也在开源基础上再创新、再开源,进行这个放之世界皆准的动作时,却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你这是套壳啊!
愣要这么说也没错,但是人类都在套壳,套壳几十年了,也正是俄罗斯套娃一样的不断套壳,从Unix套出Linux,从Linux套出安卓,才让第三次工业革命走向成功。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基础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不兼容此前广泛应用的开源项目,那才真是糟蹋人。这就像水泥标号也是国外发明的,如果咱们突然宣布不兼容它,要自己搞一套,那水泥厂、土木工程师、施工单位全懵了,之前建好的大楼验收怎么办?工地上已经买的材料怎么办?水泥厂里的设备怎么办?
而一旦到鸿蒙兼容安卓这种问题,很多人却反应不过来,或者说不愿意反应过来了。
毕竟一边是要理解开源的概念,理解软件行业的运行逻辑,多少有一点点门槛,当发现某某用了开源代码,就像获得了尚方宝剑一样去揭穿它。这个事特别容易,完全零门槛,还能获得不懂装懂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刑子急
这里我们可能要给单口相声里插入一个角色,丰满一下整个剧本,我们就姑且给新人物起名叫刑子急。
邢老师并不是仇强,或者热爱不懂装懂,他只是比较急。他巴不得中国科技马上问鼎全球,巴不得2nm芯片明天就在中国研制成功,一旦发现没那么快,心态上就会有所落差,自然也就会将原因归结到企业。那么正好出现的套壳说,就成为了他们解释企业做不好科技的一个理由。
这种心态非常普遍,也非常值得理解和尊重。记得有一次在高铁上,我们聊到刚去参加了华为的一个活动,旁边大哥马上过来打听,华为的技术到底怎么样了。那种关心之深切,情绪之真诚,其实是让人动容的。
尤其是报有这种心态的朋友,会经常刷到各种科技新闻、短视频,经常能看到我国某某院校、某某科研院所取得了何种突破,达到了世界领先,于是自然就会产生“国家都这么多突破了,你企业还这么落后”这种结论。
这就是过分着急,混淆了产、学、研、政不同角色在科技创新当中的分工。一项学术科研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在企业侧完成原型化、技术验证、工程化、产品化,再走向市场,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硬件可以到十几年,最快的软件创新也要一两年可以完成转化。
一个良性的科研创新环境,需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职。科研机构负责理论和科学突破,大企业负责技术化、产品化,小企业负责具体的服务和应用,相互之间是不能进行类比的。用企业的基础科学能力去类比科研机构,就像用科研机构赚多少钱来排名一样,并不可取。
再打个比方,我们经常会看到科学新闻,说人类距离长生不老又近了一步,但去医院里买药,绝对买不到长生不老药,也不是一种药不能包治百病长生不老,它就没有用了。
中国科技走向自立自强,需要步步为营,水滴石穿。那种弯道超车,一步登天的故事,都是营销号和大忽悠拿出来骗人的,少看为妙,不看更好。
总体来看,套壳说时常泛滥,归根结底是一种心态与知识上的错位。由于科技行业的科普力度不足,很多底层技术、基础产业没人讨论,没人分享,导致很多常识性知识外界根本无法捕捉。
一些假行家利用这个信息差,迎合了“反对资本,反对大公司”的仇强心理,以及担忧中国科技,想要实现弯道超车的急迫心态,最终才让“万物皆套壳”一而再地兴风作浪。
想要摒除这种问题,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持之以恒地科普,周而复始地解释。但是正面消息的传播力度永远不如负面,一个产业故事怎么讲,也不如神话故事好听,这也是做科技内容颇为让人无奈的地方。
希望这个领域能多一点了解,少一点武断;多一点客观,少一点极端。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另辟蹊径用口香糖代替水泥盖大楼,那不是创新,而是扯淡。
诸君,若为中国好,请上更高楼。
标签:
精彩推送
世界即时看!安路科技:6月14日融券净卖出3.06万股,连续3日累计净卖出5.6万股
6月14日,安路科技(688107)融资买入762 7万元,融资偿还2178 64万元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
- 为什么中国一有创新,就被说套壳?
- 柏城镇升恒庄志愿服务队_关于柏城镇升恒庄志愿服务队概略_世界热点
- 为什么有人会自残?我们应该怎么做 天天观察
- 购买新房无法落户卖方违约担责赔偿
- 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_全球看点
- 每日热讯!cubase没有声音是什么原因 cubase没有声音
- 牛男汽车影音网站(5288汽车影音网站)_当前报道
- 今日看点:瑞星安全助手(关于瑞星安全助手的基本详情介绍)
- 世界焦点!十一年dj版歌曲_十一年
- 全球今日报丨射箭打一数字(骑射夺魁打一数字)
- 为什么现在买不到超级p57了(超级p57没有效果)|全球信息
- 炫酷星际探险,路虎揽胜星脉带你闯荡宇宙!-简讯
- 少数民族有哪些特点和风俗_少数民族有哪些
- 短讯!明晚开播!30集都市剧来袭,王阳领衔,终于有让我熬夜狂追的剧了
- 环球观察:黄中柳经典歌曲_黄中柳
- 右眼总跳什么预兆 右眼皮跳是吉是凶_观速讯
- 六道骸百度百科 六道骸图片
- 马来西亚航天局局长:马方有意加入中俄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 草皮的种植方法及步骤_草皮怎么种简介介绍 快消息
- 全球资讯:选择申请美国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全力服务保障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 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防线——贵州高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全球视讯
- 乌干达一学校遭反政府武装袭击造成数十人死亡 资讯
- 江苏涟水:致敬!毕业照“C位”上的你
- 手机动态:手机无法连接到移动网络原因是什么_天天微速讯
- 怎么腌制青梅好吃_最简单的腌制青梅方法 环球观天下
- 环球热头条丨玉泉区综治中心组织开展划设网格边界培训会
- 陕西:将丰富的工业资源变成新的旅游产品|全球速递
- 奔驰车系统设定中未开启用蓝牙怎么整_奔驰车系 热点
- 苹果手机日历怎么显示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 苹果手机日历怎么显示法定节假日
- 时间亡灵是什么_时间亡灵
- 陶伯龄后来怎么样(陶伯龄)
- 重点聚焦!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_关于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介绍
- Haynes:麦克米兰拒绝加入独行侠教练组 决定至少休息一年
- 如何发感谢信
- 《星际争霸》虫族的删减单位,作为空军最强单位,却惨遭暴雪删除
- 最低只要千元出头 618 攀升轻薄本电脑大
- 环球今日报丨海底最深处,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未知世界?三分钟带你看懂海洋
- 环球播报:全球游学后她上海立业:推动中国机器人走向世界
- 双鱼躲不过的情缘星座(双鱼躲不过的情缘星座男)
- 英特尔酷睿14代新命名方式曝光 最新消息
- 中秋节给领导发短信_中秋节给领导发短信列述 世界信息
- htc(one支持电信吗)_环球要闻
- 全球简讯:鞍钢股份(000898):6月16日北向资金增持361.14万股
- 世界新消息丨刘可雯个人图片_刘可雯
- 世界新消息丨高考后才明白的4个真相
- 92分钟险被绝杀,1-1!中国男足爆冷,新武磊破门,杨晨无缘首胜_全球今头条
- 焦点快报!延茨这笔签约过于神速,以至于官宣8分钟后,德天空...
- 全球快播:曝乔丹正式出售黄蜂:结束13年老板生涯 球队市值暴涨9倍
- 小心“新牛”假象!美银:美股大涨后将大跌_天天热头条
- 环球新动态:碳晶墙暖费电吗 碳晶墙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