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个孩子,每一个都是“妈妈”的宝贝!|时讯

时间:2023-05-14 10:19:45 来源: 定西市广播电视台

23岁的小海鹤已是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的大二学生。每个开学季,她从安定区公园路民福巷里的福利院出发,一路向南,抵达重庆。

在小海鹤心中,如果不是2008年的一次相遇,因遭遇家庭变故后被定西市社会福利院收养的她,如今或许就在小城打工。

命运的转折始于福利院的一群“妈妈”。正是有了她们的存在,像小海鹤一样许多个被苦难收走花季的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写。


(相关资料图)

小海鹤是定西市社会福利院自建院以来走出去的第一位本科女大学生。同样今年四月份,福利院的席晓缘、马晓霞分别被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录取。

多年付出,捷报频传,一个个“小海鹤”在福利院“妈妈”的庇佑下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番精彩。

这里尽是不幸,却也有幸运;这里有太多困苦,却也有甘甜;这里令人绝望,但也充满希望。

因为在这里,在“妈妈”们身上,孩子们看到了那束从人生裂缝中照进来的光。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

“妈妈,妈妈……”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如果不告诉你,你一定以为是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但是他们却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体,他们虽非亲骨肉,却依然有着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这就是定西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妈妈”。

“妈妈”们的年龄从70后到90后不等,她们的职业有护理师、康复师、特教师、营养师......身份特殊、工作繁琐。

在这里,57个在院孤弃孩子,各有各的故事和伤痕。

在这里,“妈妈”们给予孩子们第二次生命,用“专属母爱”呵护他们快乐成长。

“这里的孩子大多身有残疾,体质弱、免疫力低,所以平日的照护难度比普通孩子要大许多,需要我们加倍呵护,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福利院儿童部部长王利娜告诉记者,这里现有32名护理员,每名护理员要同时兼顾多名儿童的衣食起居。

每天天还没亮,“妈妈”们就早早起床开始忙碌,要为孩子们冲奶喂饭、换洗尿布、清洗床铺、打扫卫生、接送上下学,还要辅导他们功课、哄他们睡觉、陪他们做游戏……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这是王利娜和她的同事10多年来,几乎每天都要用超乎常人的耐心去面对、不断重复的工作。“陪身体有残疾的孩子练走路、陪语言不流利的孩子学说话、给内向害羞的孩子多一些鼓励......每天很温暖很有爱,他们都挺亲我们,我们也离不开他们。”护理“妈妈”张彩霞接过话茬。

除了要扮演好福利院“妈妈”的角色,已有两个孩子的任引兄也是一名真正的母亲。“一种天然的母爱来到这里,每天陪这些孩子的时间比陪自己孩子的时间还长,换班不在院里的几天会很想孩子。”谈到从事这份工作时的感受,任引兄说,虽然辛苦,但“双重妈妈”的身份让她收获了更多来自福利院孩子的爱,也让她对家庭生活和工作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任引兄的眼里,这些与她朝夕相处的孩子也早已是与亲生孩子无异的心头肉,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宝贝!

不是骨肉,却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血缘,却水浓过了血。在这里,记者无不被孩子们烂漫的笑容触动着,被“妈妈”们的敬业震撼着,更被他们彼此间的“亲情”所感动。

在这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环境中,院长“妈妈”李红梅与每个孩子的拥抱都让人动容。“这里的孩子,和我们都很亲。他们有些不会说话,需要我们多观察。每个人性格不同、喜好不一,我们要多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成为‘妈妈’。”

福利院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制定个体计划,带着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交流能力,让这些孩子未来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好地融入社会。“这种‘大家庭’集体养育模式,弥补了孤残孩子‘丢失’的亲情,我们将竭尽所能支持和帮助孩子们打好基础,让他们到达更远的地方,看到更美的风景!”李红梅说。

见到罗燕平时,她身着白大褂,推着刚做完针灸疗法的脑瘫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脑瘫患儿的康复是缓慢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通过强刺激来活化患儿的脑组织细胞,让受损的组织复苏,也是他们康复的有效疗法。”

在这里,像罗燕平一样的康复治疗师共有8名,他们每天用针灸、蜡疗、艾灸、中药熏洗等各种治疗与训练方法帮助孩子减轻症状、恢复健康,拉近与正常孩子的距离。

一倾一注,道是光阴掳走。部分孩子已从最初的不能抬头到能缓慢地爬行甚至站立、行走,每一个微小改变都能让他们高兴许久。“我们经常被孩子们憨憨的笑容所打动,每个医生都怀着一颗爱心来到这里,我们热爱这份工作,更热爱这些孩子。”罗燕平说。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这里也越来越好。在保证每位入院孩子每天“一份水果、一个鸡蛋、一袋牛奶”的基础上,福利院还严格按照营养师制定的菜谱进行配餐,努力使儿童饭食营养搭配合理、花样不断。“我们按照每月的食谱分时段给孩子们准备饭菜,荤素搭配、好吃不重样,让他们快乐用餐健康成长!”快到午饭时间,正在后厨忙碌的“妈妈”陈富卓告诉记者。

2022年以来,定西市社会福利院积极探索区域性集中养育改革模式,先后将渭源县、临洮县和通渭县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19名孤残儿童接收到院内实施集中供养,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生活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童能共享幸福与欢乐。

“爱孩子们,也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

每一份美好的亲子关系,都是双向的。那些付出过时间的人事,“妈妈”们含泪记得。

为了五月第二个星期天,孩子们都在为自己的“妈妈”亲手制作贺卡和小礼物,准备“母亲节”当天交到“妈妈”手中。一幅幅稚嫩的画作承载着一份别样情意,这是孩子们对“妈妈”感恩之情的表达。

“孩子们虽然患有轻度到重度不等的残疾,但是时刻能感受到他们的爱。”“妈妈”们说,对于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们刻在心中,时不时用笑容回应温暖。

躺在床上的脑瘫男孩,看到“妈妈”走进房间,眼睛顿时笑成“月牙儿”;唇腭裂儿童拉着“妈妈”的手,想要她抱抱;残障儿童坐在轮椅里,仰着头努力回应着“妈妈”……

“我很喜欢孩子,在这里工作了六年多,给他们教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虽然辛苦,但拥有更多的爱和幸福!”今年39岁的安艳红是这里的一名特教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些孩子的内心都比较脆弱,只要用心和他们沟通,耐心听他们表达,他们的心思完全可以读懂。

“这里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关爱,但同样懂得感恩也很懂事,这让我们很欣慰。”李红梅自带一种亲近感,孩子们和她的互动都十分自然亲昵。“我们照顾他们,他们也回馈给我们精神上的礼物——坚强、乐观、爱和希望。”

世上最动人处,皆是人之常情。在“妈妈”们心里,这是一份付出爱也能收获爱的工作。

“妈妈”们决定捧心相待的那一刻,于她们而言,照顾这些孩子早已不单是一份工作、一份责任、一份牵挂,更是一份视如己出的母爱与陪伴。

“福利院工作性质特殊、服务对象特殊,我们这个团队始终带着感情、责任和爱心,秉承‘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的服务宗旨,持续健全落实儿童福利院保障制度,精细开展养护、教育、医疗、康复保障服务工作,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李红梅坦言,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部分职工的工资没有稳定的保障,有些岗位流动性比较大,这是她最最发愁的事儿。

好景多长,路上还有暗香。现在的时光,原谅了过去的时光。

一切不是最好的,一切也不是最差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一切都是不可复加的。我们笃信,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在向阳而生!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福利院儿童的成长,不放弃对每一个孤残儿童的救助!

记者手记:“以院为家”的李红梅是福利院这个特殊家庭的大家长,时刻操心时时询问,是她和“妈妈”们每天的工作状态。这个家庭,集中了世界上的一些苦难,也凝聚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感。李红梅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让孤弃儿童有尊严、阳光地生活,而孩子们残缺的人生也因为这些“妈妈们”的存在变得圆满美妙。

人生本该被爱包裹,福利院的“妈妈”们将个人的爱无限放大,包裹了那么多孩子的人生,我们也该爱她们,爱这样一群敬业耐心的“妈妈”,爱这样一个个无私奉献的母亲!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昕

张官杰 马蓉

标签:

精彩推送

山西援非医疗队的别样中秋:邀当地人体验中国文化

  中新网太原9月22日电 (范丽芳 杨春)清风徐徐,欢歌袅袅。中秋节当日,援喀麦隆雅温得医疗队驻地热...

来源:2021.09.23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21大熊猫新生幼仔存活率百分之百

  中新网成都9月22日电 (记者 安源)记者22日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中心)获悉,该...

来源:2021.09.23

福建莆田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8例

  新华社福州9月22日电(记者张华迎)记者22日从福建省莆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

来源:2021.09.23

自问这8个问题!诈骗远离你

  现如今,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有人说,简直防不胜防呀!其实,反诈防骗有方便高效的“秘笈”。在...

来源:2021.09.23

珍稀鸟类现海南昌江 引发爱鸟人士“追鸟”热

  中新网海南昌江9月22日电(符宇群)海南昌江爱鸟队近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湿地公园(下称“湿地公园...

来源:2021.09.23

福建莆田又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超长潜伏期”问题凸显

  (抗击新冠肺炎)福建莆田又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超长潜伏期”问题凸显  中新社福建仙游9月22日电...

来源:2021.09.23

别了,穷窝窝!来吧,新生活!

  【走进乡村看小康·农民富裕富足】  九月的将台新村秋色宜人。放眼望去,一行行塑料大棚排列整齐...

来源:2021.09.23

丰收喜悦洒满田间地头

  【走进乡村看小康】  夜幕下,光影映衬中的水上舞台美轮美奂,演员们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开启舞龙、...

来源:2021.09.23

待到疫情过去,我们再相见——一位抗疫一线医生的别样中秋

  新华社福州9月21日电题:待到疫情过去,我们再相见——一位抗疫一线医生的别样中秋  新华社记者陈...

来源:2021.09.23

新闻快讯

X 关闭

X 关闭

新闻快讯